基于 LLM 整理 Web 全栈工程师的能力模型与学习 Roadmap
学习
毕业也有 5 年了,不知不觉已经当了 6 年的职业码农,自学生时代的懵懵懂懂开始,在 Web 开发这个领域也算有了十几年的接触。之前我也写了不少在 Web App、GUI 应用、React 等方面的 思考,但主要还是在知识层面,对于工作价值以及自己的职业定位方面,好像还是会有一些迷茫感觉。身边人来人往,带着裁员的焦虑感,外加 Web 知识体系的庞杂和 AI 高速发展对软件开发领域的降维冲击,日常也是思考人生居多。
这样的思考大概集中在一个话题,关于“有限”和“无限”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知道个人的能力边界是无限的,但个人无论身体机能、精力管理、家庭的关系等等方面,能作的输出其实是有限的。但无论在什么职场,从以赚钱为导向的老板角色、一个纯粹理性的商人角度而言,只要可能性存在,那对于 ROI 的追求以及贪欲是无止尽的,若没有边界的 bar raising,很可能会操之过急走向浮躁乃至于 burn out 的情况,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我好像就有点陷入迷茫,关于我当下在自身的发展,能力的边界,下一步的走向等等,有什么是当下的我能抓住的?
由此出发,我也在打算梳理下自己的技能树,众所周知,大模型作为集合全球互联网知识体系的载体,在知识体系和概念定义方面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搜索引擎还有 DeepSeek / Claude / GPT-5 / Gemini 老师的建议,整理了个相对完整的 “Web 全栈工程师” 的能力模型定义。
核心思路是以 代码编写、系统设计、产品能力、项目管理 + 协作沟通、技术影响 这几个维度去梳理思维导图(源文件见 0xFFFF 帖子)。然后设定 Prompt 附上思维导图大纲,让 AI 对此做出评价,结合评价修正和优化,再试着输出对应的 Roadmap,尝试理清我自身的来路与去向。
Prompt:
你是一名资深 Web 应用全栈开发工程师,拥有及其广阔的技术视野和深厚的 Web 前端及其后端开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历。请你为我解答一些关于 Web 全栈工程师个人能力模型建设、个人成长规划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Web全栈工程师的能力模型大纲,请分析:
1. 该能力模型是否已经很好地涵盖了web全栈开发的基础知识
2. 请根据“成熟度分层”、构建 Roadmap 的思路,帮助我整理出从一个 CS 本科生开始,到初级工程师到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家工程师的大概的学习成长 Roadmap。
输出放在了 0xFFFF 的帖子 上,一波调教下来,自觉产生的信息质量还是挺有参考性。G 老师对此评价甚高:“该能力模型不仅很好地涵盖了 Web 全栈开发的基础知识,甚至已经达到了一个可以指导高级甚至专家级工程师持续发展的知识宇宙地图的水平”。
G 老师也将工程师的成长拆解为从本科生 / 实习的阶段,再到职业上的 “点”、“线”、“面”、“体”(对应职责范围的一步步扩大),以及对应展开的一个能力定义和学习的阶段性目标。
- 初级:点 (Point),能独立完成单个任务。
- 中级:线 (Line),能独立负责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Feature Line)。
- 高级:面 (Surface),能负责一整个系统或产品(Product Surface)。
- 专家:体 (Body):能影响整个技术体系或组织(Eco-body)。
Roadmap 大致分下来,目前看只是还只是「中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之间的水平,尚有不少提升空间。
在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感受是,现在的高质量大语言模型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会越来越成熟,可参考性会越来越高,个人的知识积累论广度和深度其实不太能与之匹敌。所以对于个人而言,知识积累方面可以放下穷尽一切的焦虑,专注于当下所能抓住的事情。不必要去想得太远或者天马行空,进而陷入知行不合一的内耗。
放下焦虑,剩下的问题可能就在于价值层面,怎么去规划各自的 Roadmap 和 Projects,对应付出行动,获得成果,形成个人的独特经历,产生更多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增量。再进一步则是,特定领域的信任构建 + 个人品牌的建设之类的问题,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运气的成分,逮住合适的机会。
这也是我觉得人区别于 AI 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个人发展大方向的规划上,LLM 确实可以带来不少的助力,一句话去概括大概是:虚拟的角色扮演与现实中真正行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