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习与校招想到的
日记
近日师弟在社区提了关于实习的一些疑惑,看到前辈们的热心回复,感慨良多,也写了写关于实习的思考与想法,回复在了楼下。
想到自己的实习到工作的路径不太寻常,很难给出合适的具体建议(因为尝试运营社区遇见 @wzpan 师兄而得到实习内推机会,未纠结过简历投递等问题,一路也没什么焦虑);看了楼上各位前辈的回答,或许可以从某种比较务虚(所谓“方法论”)的角度写一写。
一切的前提 - 实力与潜力
非常认同 @wzpan 师兄关于实力与潜力的观点,我也小小地展开一下:
一直觉得,每一个人的内心会有一颗属于自己的“知识树” / 这里也可以叫做 “技能树”,类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这棵树的构造,关键在于内心能保持平静,感受到某种人类共通的理性存在,在这之上主动地去探索和延伸;然后再辅以一些信息搜集、知识管理、内化的技能,得以不断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知识与智慧的角度保持持续的探索。
而职业关注的是知识树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能输出的一些可以带来价值的“技能”。对于工程师这门职业而言,核心价值则在于一种:在资源、条件均有限的背景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你自己的这棵“技能树”,需要能匹配上这种解决问题的需要。这里技能树的丰富程度,也代表着某种“实力”。
计算机行业看起来千变万化,这里的“技能树”的点也很多,但实际上绕不开一些共通的东西,姑且称之为“主干”:从最底层开始的香农信息论、最基础的 bit
与 byte
、衍生出来的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的各种语言特性、思维模型、算法思想;各个细分领域的理论(如图形学);久经考验的 Unix 文化与开源社区氛围;使用最为广泛的 Linux 操作系统等等... 这其中也能看出编程语言、基础的操作系统、网络等知识与数据结构、算法的重要性。
类似的心境与知识,也只有在某种最纯粹的平静状态才可能培养出来。外界资源对此则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大学除了提供资源、为你的能力背书之外,更关键是作为一种 培养平静内心世界的土壤 而存在。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知识养料的获取足够简单。由此,在计算机领域,对于生长这件事情本身,无论从可能性还是现实条件来看,并不存在什么上限。
勿以浮沙筑高台,心中的那棵正在踏实生长的树,还有像仙人掌一般不断与沙漠对抗、主动挖取与制造养分的不懈动力,便是个人的某种“潜力”所在,积累多了,自会水到渠成。
简历、面试与作品集
简历的存在,在于帮助用人单位短时间内了解候选人的履历,快速对其建立第一印象;面试除了验证这样的印象外,还会根据性格、技能树等是否 match、是否积极主动地推进事情等,判断候选人是否适合一起合作共事。
现实是作为一名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的面试官,并无多少精力去深入了解一个陌生人,学校口碑的标签(如 211、985、c9、双一流等)便是一个降低筛选成本的工具。若没有这样标签,你则需要更多行业认可的东西去展示自己的“技能树”,更好地被面试官、上层 leader 等人注意到。
互联网本身带来了更多的观察一个人的视角,相比于短时间内的面试表现,过往的作品集(博客、GitHub 等)更能展示出一个人的长期积累,学习习惯等更多维度的东西。
在口碑较弱的学校,在纯粹的知识体系中泡的久了,难免可能会有些妄自菲薄,这也需要更多的实践,从中寻找一些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中定位的把握。
所以适当的时候还需要去借助于往某些既定标准量化的手段(学校、证书、开源项目的贡献值)去证明自己,但切忌过于沉迷量化。当我们刻意去接近某一种标准的时候,就已离智慧越来越远;当大家刻意去背题,纠结量化之事时,面试成本也越来越高,给双方徒增负担,也就是所谓的“大厂面试内卷”现象。想起最近组里负责面试的前辈的原话:“虽然问的 ta 都答得上来,但明显是背的,并没有自己的认识,这种我就不会给 ta 过”。
更多的细节可以参考这篇文,我很赞同作者的阐述与观点:校招面试不完全指南 | 无辄的栈。
实习与转正
实习转正与直接校招并无太大差异,关注点依然还是实力与潜力(当然还有团队的 hc)。老板们关注的,依然还是你作为一名工程师角色,解决现实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唯一不同的是你有了更多展示自己学习与进步能力的机会。
对于校招生而言,用人单位会更看重潜力。这一点在 产品经理校招的底层逻辑 一文说得特别到位,研发岗本质上也类似,摘录如下:
首先得明确一个共识是:对于「招应届生」这件事来说,公司其实是在「赔钱买未来」,买的是「你未来会比较不错」,因为对于现在应届产品经理的薪资动辄12K/月起,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基本等价于社招1年的产品经理薪资了,之所以愿意付出这么多,是因为在有老大带你半年后,你能够快速成长,同时第一份工作对公司是有感情的,比较能待的住,在后面的两三年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覆盖之前为了抢夺优质人才所付出的较高工资的成本和帮助你成长的教育成本。
明确了最核心的目的 —— 自己足够的基础实力、未来发展的潜力。剩下的都只是手段的问题,楼上已说到很多,无需再赘述。
About 社区
自认为我从小到大都一直热衷于第一部分所提到的潜力的建设,只是因过去家庭、教育条件等种种外部因素所限,我自己的“知识树”其实依然存在着诸多短板,未来几年也希望可以一直保持着类似的探索与沉淀状态。
而现实人们大都在埋头赶路,并无太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你探索。社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某种抱团自救吧,过往的孤独、挣扎与痛苦,唯有在互联网中安放。现在的我早已不再纠结,就还是希望通过本社区的交流,让更多同样在挣扎中的同辈们,能更容易地看到计算机世界的本来模样;从知识体系、行业现状中,找到合适自己当下的位置和方向;有更多的信心和决心,去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让世界运转的更好。
从18年建站至今将近三年,没有很多刻意引导就累积了将 630+ 的注册用户,虽然发言的人不多,但必须强调的是,从有意识、到行动、再到有输出这几步之间,其实都有着不小的门槛。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为你们加油!
社区注册用户数量(截至 2021.3.21)
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接下来该如何把专注学习与主动交流的氛围调动起来,形成持续积极的正向反馈,让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抱团与进步。欢迎交流~